【平面設計轉職前端】11 個月學習成功上岸

首圖

Hailey 畢業自視覺傳達系,擁有設計資歷六年。從平面設計、剪輯、婚紗攝影、新秘助理到 QC 人員與門市等職務,履歷看似多元,但她始終找不到真正的成就感。某天,又一次被要求修大改設計稿時,心中冒出一個念頭:「我真的要這樣一輩子嗎?」

她把每日任務當成人生主線,用 11 個月成功轉職前端工程師,今天邀請 Hailey 分享她的學習與轉職歷程。

為什麼轉職?從設計倦怠到「試看看」打開新跑道

做設計讓 Hailey 感到最無力的,是客戶需求總是千變萬化。只要一句話,就能推翻整份設計。改到最後,常常連她自己都快認不出原本的作品。

那段時間,她開始懷疑:「我真的有創意嗎?」對未來也感到越來越迷茫。

直到公司舉辦了一場 HTML/CSS 切版課,讓她第一次接觸前端。那次課後,她開始搜尋六角的免費課程資源,接著報名體驗營,再一路參與 JS、React 的直播班訓練。9 個月前端培訓班課程+1 個月的體驗營,最後用了 12 天面試,Hailey在 11 個月內成功轉職為前端工程師。

她說自己不是最聰明的學生,但有個優勢:「我知道自己不懂什麼,也知道什麼時候該問人。」

10 個月轉職計畫:一邊工作一邊學習,全程靠自律

從體驗營開始,Hailey 就清楚自己的目標「轉職前端工程師」。

每天投入至少 7 小時學習,緊跟六角提供的週進度安排:

  • 白天時間,工作以外空檔:
    • 做每日任務、觀看預錄影片
    • 練習英打、 JS 題目
  • 通勤時,用手機看技術文章
  • 晚上複習技術資料、整理進度清單

Hailey 也會在每週一重新安排待辦事項,拆成易執行的小步驟。像是「影片要看到第 12 分鐘」、「英打練習 30 分鐘」、「GPT 出三題 JS 題目練習」,讓每一天都「小有進展」,而不是漫無目的地追進度。給自己的原則:「今天的任務不能拖到明天,因為一拖就會鬆懈。」

選對學習工具,不如選適合自己的方法

一開始 Hailey 聽很多人推薦使用 Notion,網路上也有很多現成的樣板,畫面漂亮、功能強大,也確實能幫助整理內容。不過她發現缺點是:維護起來相對麻煩,而且對她來說「打開 Notion」這件事不是那麼直覺,久而久之就變得懶得使用。

最後她選擇了比較簡單的「隨手記」方式。不論是手寫筆記還是手機備忘錄,只要有想法或待辦事項,就可以立刻記下來。每天晚上準備休息前,她會花個十分鐘整理一下隔天或接下來一週的安排,並透過 ToDo List 把完成的事項一一勾選。這個小動作會讓她感到非常有成就感,彷彿又離目標更近了一步。

她想強調的是:不要被工具限制住,真正重要的是找到「自己能夠長期堅持的方式」,這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工具。

學習不是一個人拼命,組員、教練讓她學得更快

「你在耍廢,組員在交作業,你會良心不安啊。」

Hailey 非常認同小組制度,因為協作不只是完成任務,也激勵她持續前進。卡關時,她會請 GPT 幫忙翻文件、出題,也會主動問組員,「有時候他們可能剛好也遇到過,會直接貼給我超實用的資源,還能順便增進感情。」

她也感謝助教、教練的陪伴與鼓勵,「在快撐不下去時,教練的一句『你已經做得很好』就夠讓我多撐幾天,真的覺得不是一個人在學習。」他們不只是解技術題,更像是轉職路上的精神支柱。

她也鼓勵新手學員:「你今天都已經花錢報名了,還怕害羞什麼?主動一點,協作才會順!」

學程式很難?她說:「我沒怕過辛苦,只怕學不到東西」

剛開始學 React 時,她也常覺得「自己是不是不適合」,但靠著一點一滴拆解,靠著大量實作與複習,加上 AI 工具輔助,她慢慢打通概念,也越來越有信心。

轉職後,她驚訝發現,原本覺得「只是基本功」的 CSS 排版技能,竟然在團隊裡變成了強項。「有同事問我 Flex 怎麼寫比較順,那時候真的很有成就感。」

另外,專題發表會的訓練,也幫助她在面試與工作簡報中更能清楚表達專案邏輯與技術重點,讓她在團隊中更能勝任前端角色。

給還在觀望的你:轉職不是靠天分,而是靠節奏與堅持

「程式轉職的這條路不簡單,但你願意踏出來,就已經比很多人勇敢了。」

Hailey 給學弟妹們這幾個建議:

✔ 每天都要有進度,不一定爆量,但要穩定前進。
✔ 問問題不是丟臉,是加快理解的方式。
✔ 學會拆進度、排步驟,讓學習變成日常習慣。
✔ 想轉職,請給自己一整年的承諾,練習夠多、作品集夠完整,才有機會。
✔ 預先準備緊急備用金,轉職花的不是一點點時間

「這條路,會累,但絕對值得。」

Hailey 專題作品分享

🔗 作品連結:行旅之境

行旅之境

這是一款幫助旅客有效規劃行程的工具,讓旅遊不再是資料與時間的拉鋸,而是一趟真正說走就走的旅程。